gg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滚动->内容

过年四件套,十八线小镇承包中国人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4-02-10 12:04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6277   

当我们开始探究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时,会发现,除了生活富足所弥补的“稀缺感”外,还有忙碌城市生活中难凑齐的仪式感。

过年四件套,十八线小镇承包中国人的年味

烟花爆竹、春联、灯笼、上香被视为春节底色,年味在响亮的爆炸声和阵阵忙碌中渐浓。

如按照传统习俗,农历三十的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忙得不可开交,清理腾挪房间一角,用来堆放烟花爆竹和一捆捆香;年度大扫除后,搬来垫脚楼梯,在门框上贴上红纸对联,用大大小小的福字塞在屋檐下目之所及的缝隙;顺便在门檐下,挂上两个红纱灯笼。

年味的精髓在于营造热闹幸福的氛围,一切都离不开“过年四件套”加持。

春节的奇妙之处在于,无论过去一年过得怎么样,人们总能在红火热闹的环境中获得丝丝慰藉。

而这些能让人们有过年实感的好物,都来自五湖四海的小镇村民用双手制造,从小镇送往千家万户,顺势也缔造了一个个“产业乡村”。

1、湖南浏阳—烟花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

在烟花界,有一个行业共识:世界上每燃放三朵烟花,就有一朵来自浏阳;中国人每点燃两个花炮,就有一个来自浏阳。

自1995年起,浏阳就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美誉。

近两年里,随着烟花解禁和互联网的催化,浏阳从烟花之乡变为大众眼中的“加特林之乡”,蓝色加特林和3000打底的“千里江山图”随着春节临近愈发紧俏,外省市中即使价格翻番都很难买到。

这个置县1800年的千年古城,在烟花爆竹生产方面已有1300余年历史。浏阳制造烟花的千年里,脱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地利”,主产地大瑶镇,坐落于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山区,有着丰富的树木、土硝、硫磺等资源。

浏阳的花炮生产,从一张纸到最后的成品都可以就地取材。

如今浏阳花炮誉满世界,也牢牢掌握着花炮产业的全球话语权。当前浏阳花炮内销占全国的50%、出口占全国的60%,目前当地烟花从业人员将近30万,年产值达到了500亿元。

烟花的绽放固然绚烂,但危险也是真实的。

常年都有因烟花生产、储存、运输、燃放过程中引发的惨痛事故见诸报端,“许幻山”的烟花厂故事屡见不鲜,一直敲打着大众神经。

上世纪60年代的烟花质量控制,是浏阳烟花得以走向大众的关键转折点。1962年,浏阳政府销毁伪劣产品近6000箱,到1965年,浏阳供销社对浏阳出产的花炮实行“三包”等等。

解决了安全的首要问题后,浏阳开始专注于技术创新。

2008年,数亿人通过电视看到“大脚印”烟花一步步走向鸟巢,让全世界惊叹的视觉艺术效果,同样来自中国这个小小县城。

也是国际上首次使用了当时*进的芯片礼花弹,通过电脑控制精确点火,在规定的时间、高度、方位、朝向爆炸,组成各式各样的文字和图案。

为了应对鸟巢的高防火要求,浏阳花炮企业通过曲折探索,研发出了“充满高科技”的烟花。让烟花发射实现“无纸片化”,确保在鸟巢上空燃放的烟花,燃放后不能落火、不能有残渣,不能有纸屑飘落。

浏阳烟花打响了名声后,国内大型活动几乎都能看见浏阳的身影。浏阳花炮、东信、庆泰和李渡烟花这些成立于千禧年前的烟花公司,多年内都凭借研发、承办项目和出口业务,掌控着烟花行业的晴雨表。

如果你人在浏阳,就有全年看不尽的烟花大会。

无论什么节日节气,都能成为浏阳官方举行一场烟花秀的理由,甚至会为观众准备观礼台,毕竟这里一场烟花秀要20分钟左右。

近两年里,随着烟花解禁和互联网的催化,浏阳从烟花之乡变为大众眼中的“加特林之乡”。网红蓝色加特林和3000打底的“千里江山图”随着春节临近愈发紧俏,外省市中即使价格翻番都很难买到。

2024年春节被称为近年来“最有可能震耳欲聋的农历年”。如果真论及“年味”具体是什么味,最可以被具象化的,就是烟花燃尽空气中的烟尘味,让每个人都重拾小时候的记忆。

2、山东高密市夏庄镇—春联村

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点缀,家家户户都会在大年三十贴上春联,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幸福。

山东高密夏庄镇的年味比别的地方来得更早些。春节前一个月,家家户户刷红纸、印对联,大街上到处都摆满了红底黑字、印有烫金花纹图案的对联。

这个占地仅300亩的地方,红纸对联加工却已有200多年历史。截至目前,夏庄镇从事红纸对联的业户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产销量达8000多吨。

绝大多数家庭一年只买一次的小小春联,出自这个小县城,但坐拥过亿元的产值。

高密春联之所以闻名,关键在于纸张的特殊。其红纸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耐酸、耐碱、耐水、耐晒。印刷出来的春联,颜色鲜亮、不易褪色。

虽然春联属于应景性产品,批发和零售有淡旺季,但被称为“江北红纸*村”的东李村,不管是印对联的作坊还是工厂,基本都是全年印刷制作,临近年底的时候会更忙一些。

纯手工的红纸对联制作手艺费时费力,依靠人与人之间长久养成的肌肉记忆,才能默契协调。

将春联对准丝网模具,刮刀匀速刮取网面,在吱呀声中,印刷落下又抬起,由另一位工友接过,金粉洒下,贴在新鲜未干的油墨上,再叠放整齐。几十秒间,红纸春联在空中扬起又落下,就能单独折起,等待出货。

这样一台机器,几名工人配置的生产模式一天的产量约为2000张。

随着市场对于春联的要求逐渐升级,包揽全国半壁江山的东李村,也从最早手写红纸的普通对联,到今天在村中已经建有一万平米的厂房,用于生产高端对联。

参与生产的村民,在谈及新款时会自豪答道“我们的刺绣款就是水洗也不掉色。”

高密春联的兴盛依附于乡村宗族式的生产关系,代际间传承。

东李村的今天,脱离不开18年政府主导整合当地的春联产业带,再由返乡创业大学生为主导的年轻人,将自动化流水线引入村子,如今每个工人都可以独立操作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750万副春联。

每年过完春节,东李村的个体加工户就开始筹备下一年的春联,从6、7月份开始印刷生产,10月到农历腊月结束之间接待客商、向全国各地发货。

春联,是集体高密人的情怀,2024年的春节前夕,东李村又再迎来一个销售高峰期。春联批发商户从早上8点开始,要忙到晚上12点才能结束,每天都有大批货车开进东李村,光往出搬货就要7、8个人一起出动。

村民们会将这段日子称为“忙年”,因为龙年春节一过,他们将开始设计下一个生肖属相的新模版。

3、河北屯头村—灯笼村

挂红灯笼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红色寓意喜庆,而圆形的灯笼寓意着团圆美满。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营造祥和喜庆的氛围。

“天下灯笼出屯头”,说的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盛产灯笼的现象。

屯头村制作灯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制作灯笼的好手。不管是红纱灯笼、木雕灯笼、走灯笼、工艺纸雕彩灯……样样信手拈来。

粗略统计,现在屯头村一共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灯笼。

其中红纱灯是典型的春节代表,以竹子为骨架,通过劈、刮、打眼、穿丝等多道工艺,制成椭圆形状,外敷红色绸布制成。

如今,河北屯头村拥有1100余家生产灯笼的企业,每年生产的灯笼多达1亿对,年产值15亿元,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早期的灯笼制作完全依赖手工,56道工序下,样样都要靠手工制作,一天只能做几个灯笼。

纯靠手工制造的辛苦异常,间接导致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加之冬季是灯笼的销售旺季,家庭式作坊根本没有厂房,经常需要在寒冷的室外工作。

直到90年代,逐渐引入电锯、电钻等电动工具,在后十年中,注塑机开始广泛应用。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将灯笼支架的材料从竹条换成了钢丝,大大提升了灯笼的生产效率,产量才开始随之上升。

到现在,灯笼的生产线,基本实现了60%的机械化。裁钢丝、焊灯座、做灯面等可以通过机器完成,五六个工人工作一天,大概能组装1000多个灯笼。

每年从11月份开始屯头村就进入了生产、销售灯笼的繁忙时节,各个工厂都需要增加人手。工厂通常会让村民把零件拉回家制作成半成品,再送回工厂组装,大部分是按件计价。

这种模式对于村民来说,又可以顾家,又可以赚钱。

从原材料到工艺进步,屯头村制作灯笼的进程始终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来临,灯笼行业进入新的拐点,在销售策略上多下功夫,近几年里开始向电商转型。

“90后”成为了现在屯头村电商的主力,在1688等平台发布灯笼的产品信息,就有400余家商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单纯的电商渠道年产值就超5亿元。

屯头村已在“灯笼村”的基础上,拓展出了新的分支。老一辈手艺人做灯笼,新一代善用互联网卖灯笼。

据统计,屯头村中2000多户几乎没人外出打工,90%都在村里从事灯笼制作。如果说年轻人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如今对“灯笼村”年轻人来说,更好机会就在自己的家乡。

4、广东小冈村——制香村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上香祈福”是春节最为隆重且虔诚的环节,默念心中愿望,期待来年能够实现。

广东阳江小冈村被大众笑称为“香的王国”,香厂最密集,总产量*,品种款式最多,是国内三大香产地之一。

据悉,全国20多万间庙宇,超过八成的拜神香出自小冈。

小冈香起源于明代,最初就是小冈村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木屑、柑皮及当地称为“香叶树”的植物等香料,用竹条搓制,作为家里收入补充。

在2013年,小冈香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跟随侨乡基因漂洋过海,飘散至世界各地,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

小冈香有线香、棒香、盘香等,90年代期间都完全依靠手工制造。彼时,本地村民已经满足不了制香厂的用工需求,因此,吸收了华中、西南等地的外来工人,高峰时期小冈香业从业人员有数万人。

由于夏天的制香工场内气温高、粉尘大、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即使手工香价格比机器香贵2~3倍的情况下,仍留不住本地年轻人,导致工厂里大部分都是50多岁的女性。

小冈香是需求推动存在,机械化生产介入产业链也是。

不再需要粉尘飞扬的环境,一台机器每分钟可吞吐240支香,10秒钟即可生产数斤。机械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小冈香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让产品从单一的竹签香发展到150多个品种。

时至今日,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小冈片区范围内,就集聚了1280家制香企业,从事制香相关的从业人员约4万人,也吸纳了更多年轻人就业,留在家乡的人99%都以制香为业。

小冈香,包揽了8成国人春节拜神的媒介。

5、结语

中国小镇经济,在全球视野中是种神秘又可怕的存在。

像“过年四件套”这样,产品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乡镇和小城,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还有几百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小镇产业就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

这些小镇,基于百年传承下来的历史底蕴,抓住转型机遇,引入现代化生产要素,提升生产效率,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成为了“低调但不可或缺”的存在。

“十八线”小镇在拥有产业的同时,为无处可打工的老年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回乡的发展机会。

新时代下,这些曾经籍籍无名的村庄,陆续打出了响亮的名号。

对我们而言,三十清早贴春联,除夕守岁放鞭,让传统一年年得以延续,都要归功于这些不起眼的中国小镇。

这些小镇创造了一年一年,中国人在回家路上,所期待的那一抹故乡的年味。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