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滚动->内容

这里,何以成为研学的“顶流之地”

发布时间:2024-06-07 19:41来源:济宁新闻网 阅读量:17362   

每逢节假,都是研学游的旺季。“打卡”名人故居探寻历史足迹、走进劳动教育基地接受拓展训练、开展文明实践感受“环保生活”……自研学旅行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来,研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造就了旅游市场的新蓝海。

如何在研学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热门研学目的地,打造研学超级IP,对人文底蕴资源丰厚的地方来说,抓住痛点,盘活资源是关键。

图源|好客山东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国有历史悠久的“游学”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首的新兴士人阶层游历四方求知求学,就是研学的前身。

游学的传统延续至今,经过“转型升级”,成为“研学”,从字面意思来看,“研学”更加重视研究和探索。

对文旅行业来说,研学热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考验。

先说机遇。《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旅游市场亲子和研学旅游领先复苏,文化底蕴丰富、便利性高的都市旅游目的地更受青睐,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武汉、青岛等城市受偏爱。

另有艾媒咨询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3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整体发展迅速,预计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巨大的研学经济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再说考验。首先考验优质研学资源供给能力。以能玩又能学的“研学顶流”——各类博物馆为例,由于大量研学旅行团在短时间内争相涌入热门场馆,导致“预约难”和“抢票难”。即便抢到了票,游客还需面对人潮汹涌的研学军团,尤其是在网红博物馆,每到假期更是人山人海,严重考验其接待能力,屡因“得其门而无法入”的情况备受游客诟病。

济宁市嘉祥县武氏祠,由多所高校大学生组成的研学游团队在探访石狮、石碑等古迹,学习传统历史文化。图源|大众日报

再者,考验研学深度。研学的目的是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然而,有的研学团变成“观光打卡团”,部分商家以“研学”为噱头,相比普通旅游产品溢价30%,实际上仍是单一的游玩娱乐活动,并未体现出应有的教育作用,活动往往只停留在“到此一游”的较浅层面,远未达到深度研究和思考的程度,使学生无法真正领会知识的核心。

三是考验创新能力。有的研学基地拥有较多文化资源,但挖掘深度不够,创新性不强,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和趣味性,此外也缺少专精人才,服务意识不强,对研学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理解不深,导致在发展理念上忽视了潜在的文化和教育目的。

研学作为一种深度旅游形态,其本质在于,不仅要放松身心,而且要获得成长;不仅要看见风景,而且要学到知识;不仅要游历世界,而且要理解世界;不仅要拓展眼界,而且要沉淀智慧。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找方法,比起“游学”,“研学”需要更深度的“打开方法”。

以一座城为例,我们来看如何打开“研学之门”,扬城市发展之帆。

要发展研学,首先要厘清本地的自然、人文、科技等资源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软硬件配套,建设研学基地,把本地的特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并建设好研学营地,在吃、住、行和人员上做好整体的服务配套。

“尼山圣境”景区大学堂礼厅。摄影|王毓国

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学高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曲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修学旅游节。在此基础上,济宁把原来单一的“孔子家乡游”拓展为遍布全域的“圣地研学旅游”,开启了“游读圣地”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学高地的探索实践。

2017年9月,由十省市在曲阜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成为全国唯一的研学旅游推广联盟。

济宁先后推出50余条重点研学线路,开发近1000个课程,整合300余家海外媒体开展宣传,海外传播总量达1.2亿,接待1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体验者。

举全市之力打造“游读圣地”研学品牌,济宁市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优势局面,建成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7处、省级示范基地12处、市级示范基地42处,为全国研学基地培育树立了标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在体制机制、标准规范、理论研究、产品研发、行业监管、营销推广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坚持“古为今用”,将儒家文化倡导的“六艺”与现代“六育”贯通起来,打造了“新六艺”研学旅游系列产品,在全国属首创。

在研学领域,山东位居开先河之列,至今也是全国名列榜首的热门研学旅游目的地。

研学的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如何研之有道、学之有礼、游之有味,山东一直有自己的思考。

众所周知,山东是一座文化富矿。除了孔孟,还有曾子、晏子、墨子、孙子、管子、荀子、庄子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派思想的开创者或领军人物,皆出自今山东境内,素有“诸子百家一半是山东人”的“阔绰”;“胶东明珠”昆嵛山、青岛崂山、烟台蓬莱阁等道教仙境,济南灵岩寺、济宁宝相寺、德州金山寺和青岛湛山寺等名刹古庙,也在全国赫赫有名;沂蒙精神、红色文化、海洋文化、黄河文化等,是山东人耳熟能详的骄傲。

去黄河三角洲上一堂自然课,沿着黄河遇见海。图源|好客山东

这些声名在外的文化资源,正是山东进行“开放式课堂、情景式课堂、全域化课堂”的源头活水。加上“好客山东”已是享誉全国的成熟文旅品牌,更为“去山东”增加了几分吸引力。

以此为根基,山东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一系列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提升工程——

上线“山东手造”,看非遗传承; 推出“四廊一线”,追溯海岱文明根脉;办“黄河大集”,体验齐鲁乡情……

今年,山东又有新动作。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好客山东·见识齐鲁”研学旅游品牌的发布,标志着山东将文旅发展目标更精准地锚定到研学领域。

见黄河而识幸福安澜,见泰沂而识天地人通,见海阔而识世界辽远,见运河而识南北交融……“见识齐鲁”,倡导一种“超旅游的旅行”态度、情感和价值,不仅满足教育研学需求,也重新“定义”了旅游的价值追求——在行走中见证求证历史、体验体悟生活,在研学中见识齐鲁、感知山东、探索中国、发现世界。

当然,要想把“见识齐鲁”做好,还得要持续深挖各地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和现实价值,将之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编织成一张研学资源网,甚至形成一定的研学标准。而这,需要政府引导、各类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

山东发力研学游,大有可为。“好客山东·见识齐鲁”,正是新起点。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