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1 18:38来源:网络 阅读量:17888
知识产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衡量指标。在5月20日举办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知识产权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视大湾区整体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态势、企业技术竞争力和高校技术储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
近年来,大湾区专利活跃,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间,大湾区专利申请总量超43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超138万件,占总量的31.71%。实用新型专利占比高于发明专利,比例为44.18%。在有效专利占比方面,大湾区授权有效专利量占全国有效专利量的18.3%,当前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量的15.02%。在技术影响力方面,大湾区被引用专利数量占全国被引用专利数量的16.1%,专利篇均被引用次数为0.87,略高于全国专利篇均被引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也领先全国。《报告》显示,大湾区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5.98%;大湾区通过PCT途径进行海外申请的专利数量超12.4万件,占总量的2.9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介绍道,研究发现,企业是大湾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大湾区专利申请量的73.44%,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大湾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78.33%,企业PCT申请量占大湾区PCT申请量的94.43%。
不过,《报告》指出,虽然大湾区的发明申请、实用新型、外观设计、PCT申请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近年来呈现下降态势。大湾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申请专利仅占大湾区申请专利数量的0.57%,低于全国对应指标1.02%;从逐年数据来看,大湾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占比也均低于全国对应指标。大湾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有待加强。赵亚娟建议,后续应继续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挖掘技术合作潜力,共同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
专利数据也揭示出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特点。《报告》显示,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对应产业专利授权量中占比相对较高。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对应产业专利授权总量中的占比约四分之一,且自2017年至2022年占比保持相对稳定。这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大湾区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产业。
此外,《报告》还指出,大湾区专利指数位于前列的企业和高校在地区及产业分布方面均较为集中。专利指数前100的企业,有50家企业位于深圳市,19家企业位于广州市;70家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各有10家企业。专利指数前30的高校院所,有15家位于广州市,8家位于深圳市;专利申请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赵亚娟表示,随着协同创新的推进和系统优势的发挥,大湾区正在凝聚越来越多的高水平院所,将促进前沿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大湾区的应用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