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资讯->内容

韩国四大巨头投资逾4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01 15:34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8006   

3月27日,LG集团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布了未来五年的大规模投资蓝图,到2028年将在韩国本土投资100万亿韩元,其中一半的投资将用于人工智能(AI)、生物、环境清洁技术等未来技术,以及电池、汽车零部件、下一代显示器等核心增长领域。

同日,现代汽车集团宣布,计划到2026年在韩国投资68万亿韩元,直接创造8万个工作岗位,目标是通过在电动化、软件、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积极投资,扩大其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如果再加上今年年初公布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半导体领域合计622万亿韩元的投资,那么上述四大企业的投资额合计将达79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345亿元)。

强化电池、AI等板块

据了解,作为韩国四大财阀之一,LG集团成立于1947年,旗下子公司有:LG电子、LG display、LG化学、LG生活健康等,业务覆盖电子电器、化学、通信等多个领域。其中,LG电子、LG化学均位列世界500强名单。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厂商之一的LG新能源,前身就是LG化学的电池事业部。

LG集团称,此次宣布的投资规模,将占到同期该集团全球投资额的65%。不过,LG集团没有公布旗下子公司各自的具体投资金额。LG集团还补充道,此次宣布的100万亿韩元投资中,将有55%用于提高研发能力,重点放在开发关键材料和建设智能工厂上,旨在将韩国打造成关键材料和制造工艺创新的重要中心。

“预计全球经济停滞和地缘政治风险将在2024年持续下去,而AI将变得普遍和常规。在低增长率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中,LG将加强努力,抓住新的机遇。”LG集团会长具光模表示,“在密切关注核心业务相关产业的同时,我们将支持AI、生物和清洁技术等未来业务,使其成为我们未来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当前市场形势来看,LG集团旗下部分业务前景并不乐观。以LG新能源为例,2023年全年业绩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具体到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同比环比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为1900亿韩元,同比下滑31%,环比下滑55%。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警告称,其2024年销量增长将明显放缓。为此,今年早些时候,LG新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汽车制造商对库存的保守控制以及金属价格的持续下跌,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增长将暂时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LG集团选择以大力投资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从而抵御市场风险。

韩国企业大举扩张

LG集团的做法并非个例。在欧美跨国车企及零部件厂商纷纷开启大规模裁员、花式降本的同时,韩国大型企业却普遍开启了扩张模式。

同样是在3月27日,现代汽车集团公布了68万亿韩元的投资计划。具体来看,35.5万亿韩元将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及电动汽车装配线;31.1万亿韩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包括软件定义汽车及电池技术;另外1.6万亿韩元作为移动出行和软件领域的战略投资。

通过这项投资计划,现代汽车集团将在韩国直接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将有4.4万人从事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软件等方面的工作。据现代汽车集团推算,直接招聘8万名员工,将带来19.8万人的“总就业效应”,因为“汽车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国内零部件行业将增加11.8万人的就业”。

从项目来看,现代汽车集团将在韩国本土新增三座电动汽车工厂。其中,起亚光明工厂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投产,起亚华城工厂也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至于现代汽车,则将在蔚山现有的主工厂旁边新建纯电动汽车工厂,计划年产能20万辆。

现代汽车集团预计,到2030年,集团在韩国本土的电动汽车年产量将提高到151万辆,其中92万辆用于出口。除了韩国本土外,现代汽车集团也酝酿在美国投产电动汽车。该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跻身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前三强。

现代汽车集团希望通过大规模投资,“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通过不断变革和创新,确保未来的增长引擎”。其他韩国企业也是类似的做法。

今年年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宣布,拟在首尔附近建设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为此,三星电子计划投资500万亿韩元,在龙仁、平泽、器兴等地新建9座晶圆厂及3座研发基地。SK海力士也计划投资逾120万亿韩元,在龙仁建设新的半导体生产园区,其中包括4座晶圆厂。今年3月2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参观了SK海力士的上述园区,承诺政府将继续为半导体产业提供支持。

此外,前不久韩国业内人士曝出消息,三星电子正在酝酿收购德国大陆集团的部分汽车电子业务,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显示器等。在今年年初的CES上,三星电子副会长韩钟熙也表示,过去三年,三星电子投资了260家公司,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电子产品、金融科技和机器人等领域,旨在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看来,在经营环境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韩国大型企业选择了与欧美厂商截然不同的道路。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