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资讯->内容

能效“考试”部分新能源汽车差距明显

发布时间:2025-04-15 14:10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7966   

行业观察

广州日报讯 购买家用电器有能效标识,如今新能源车也将有能效参考标准。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布国内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测评结果显示,12款市场主流纯电车型在这次涉及20余项指标的能效“大考”中,差距明显,全部项目达到一级能效的有7款车型,综合获得整车能效一级的有11款车型,达标率为九成。业内指出,这份测试有望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参考指标,认准能效等级可实现“省电又省钱”。

测试维度:行车能效、空调能效、驱动能效、补能能效

记者留意到,此次测试车型包括比亚迪秦L EV、吉利极氪7X、小鹏MONAM03、小鹏P7+、极狐阿尔法T5、乐道L60、大众 ID.3等市场主流纯电车型。测试围绕行车能效、空调能效、驱动能效、补能能效四个维度共2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参与评测车型在“行车能效”上全部拿到“能效一级”评定,但在“空调”“驱动”“补能”上成绩却各异。如大众 ID.7在空调能效上只获得了二级水平,极氪7X部分车型则在“驱动能效”上丢分不少,一汽丰田bz3在空调、驱动和补能能效上都未达一级水平,比亚迪秦L EV的补能能效也仅获得二级。

据悉,完成能效测评的车辆上会张贴对应的能效分级标识,清晰标注了企业名称、产品型号以及行车能效、空调能效、驱动能效、补能能效等关键信息参数,让消费者可以简单、精准地识别高能效产品。

业内指出,能效水平能最直接反映出一款电车技术是否过硬。纯电动车在行车能效中的高低温续航衰减率、高速电耗,空调能效中的冬季制热功率,驱动能效中的电机转化效率,以及补能环节的充电桩兼容性等都是关系用户用车的关键指标。

一级能效车型每公里成本仅为燃油车1/10

“一级能效车型每公里成本仅为燃油车1/10。”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江表示,能效标签如同“省电成绩单”,“通过能效分级,有望能给市场提供节能成绩表,让消费者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新能源车的节能情况。”如测试中,部分10万元以下车型虽行车能效达标,但空调能效与补能效率成为短板;如某车型在-10℃环境下开启制热后,空调功率高达1.8kW,导致续航衰减率超过40%,且补能时电池加热耗时较长。

记者留意到,该测试等级评定与家用电器的能效等级标识有共通之处,成为消费者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企业而言,这一制度通过量化指标推动技术迭代,例如优化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热管理系统性能等,助力车企从“参数竞争”转向“真实能效竞争”。

业内观察

能效分级有望成技术实力“标尺”

能效分级评测有望成为新能源车技术实力“标尺”,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此次能效分级成绩也揭示了行业内不同品牌的技术分层。如一级能效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比超70%,参与测评的车辆其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碳化硅电驱、热泵空调、高压平台等创新技术。同时暴露了传统车企的转型技术短板,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的智能能量回收的软件优化、800V高压平台等新兴技术应用上落后于自主品牌。刘江认为,能效标签是国家针对节能应用推行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